6月25日上午,北京联合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北四环校区隆重举行。
毕业典礼现场
升旗仪式
校党委书记楚国清主持典礼,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校党委副书记王爱军、李德煌,校纪委书记杜保德,副校长常红梅、周彤、张恩祥、张萌萌、鲍新中、李雪华,校长助理,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教职工代表,校友代表,家长代表以及全体2023届毕业生,齐聚体育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楚国清主持毕业典礼
楚国清祝贺“最特别的一届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业,向学校、父母和自己交上了一张完美答卷。他希望即将奔赴不同岗位的毕业生们,坚持梦想,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提高本领,对生活充满热爱,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在岗位事业中争优创先,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校党委书记楚国清寄语毕业生
心有所信,做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心有所信,方能行稳致远。青年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对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的新时代,希望你们能够树立起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信念,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真正做到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学以致用,做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你们即将离开校园,进入到各行各业中开启工作征程。希望大家学以致用,挺膺担当,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想敢闯、敢作敢为,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
实学实干,做能吃苦的新时代青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很高兴看到你们当中的很多人积极携笔从戎、扎根基层、支援边疆,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联大人艰苦奋斗、勇担使命的品质和作风,希望你们能够保持“自找苦吃”的精气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汗水和智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锤炼本领,做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但大家要牢记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同时,奋斗的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希望你们能够自强不息、坚持不懈,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增强求变应变的能力,在困难面前永不言弃,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郭福为毕业生们送上寄语和祝福
郭福结合当下青年们的常用热词殷切叮嘱毕业生。
驰而不息 用实干书写人生精彩代码
——校长郭福寄语毕业生
又到万物葱郁时。在一年中最炽热的季节,我们即将迎来离别。此时,看着台下朝气蓬勃、眼中有光的你们,我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了一年前——那时,在你们师兄师姐的毕业典礼上,我请大家在线上爆灯点赞。时光转瞬即逝,今天,你们身着学士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盛大的告别。这是我来到联大后,第一次参加的线下毕业典礼,很荣幸也很幸运,亲眼看到你们意气风发的面容,亲自目送你们启程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在此,受国清书记委托,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和北京联合大学2600余名教职员工,由衷地向你们道一声:毕业快乐!同时,我提议请大家用掌声,向在这寒来暑往1460个日日夜夜中,为你们全心付出的家人、予你们授业解惑的师长、同你们携手并肩的伙伴,当然更包括坚持不懈、奋勇前进的你们自己,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几年的大学生活中,你们是唯一全面经历了既特殊又多样体验的一届。我们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百年华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每个重大时刻都有你们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身影,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你们是经历线下教学时长最短的一届。在与校园忽远忽近的学习过程中,你们不仅克服了疫情对学业的影响,还走到抗疫一线,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首都发展、乡村振兴、支援西部、征兵入伍、学科竞赛的舞台上,你们时时刻刻践行着联大“学以致用”的校训,坚持格物致知、知物由学,用思想、学识、能力给自己的学习生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学校发展历程标上了独特的刻度,更为社会和时代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同学们,毫无疑问,你们是特殊的一代。三年的新冠疫情和接踵而来的世界性危机,迫使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生活方式、生产关系以及生命意义。ChatGPT、Midjourney等AIGC新应用和脑机接口等新技术的纷沓而至,将人类的自我认知与人机共生推到了喜忧参半、进退维谷的非常境地。人工智能的影子,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到我们生活的边边角角:从今年首次在高考作文中“亮相”的“AI考生”,到辅助诊疗3000多种常见病的“AI医生”,再到无人驾驶、智能预警的“AI司机”,甚至连“冷门歌手”孙燕姿最近都转身“AI孙燕姿”,逆袭成为业界“顶流”。技术的进步,正以我们措手不及的速度变革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洗礼着我们的思维逻辑、颠覆着我们的认知水平。它好似横空出世的巨兽,造福人,但也替代人、挤压人。在享受时代进步的红利同时,我们也被时代的不确定性所裹挟。于是,《漫长的季节》里王响的一句“往前看,别回头”,便成为我们应对剧变的一种方式,更成为我们对待生活的坚强态度。
面对湍急的时代洪流,面对强劲的科技“猛兽”,有人悲观地认为“系统如此完美,以至于没有人需要成为更好的人。” 在不确定的将来,如何“不畏浮云遮望眼”,成长为一名无可替代的人?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借人工智能的突然爆火和信息技术大模型带来的新拐点、新范式,与你们共享几句有关未来的“人生使用说明”——
第一句话:手中握有真理,才能踏遍人间正道。专家们说,在信息技术的高速狂飙下,未来世界是模型的世界——医生、律师、记者……越来越多的职业,将被程序取代。确实,在世界格局瞬息万变、地缘政治波云诡谲的可预见的未来,技术可以程式化,但我认为使用技术的人却仍旧需要坚守底色不变,手握真理长剑。目前的ChatGPT已经十分先进,但是再先进的技术也仍旧带有着“地域色彩”——当你向堪比斯坦福优等毕业生资质的ChatGPT-4提出有关国家治理或经济发展的问题时,它的知识迁移与整合能力仍然存在明显的割裂与盲区,它的答案依然映射着英文语料的思维逻辑。这就是主导人工智能背后的人的作用,也更是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你们需要手握真理的原因。价值认知的厚植,学术伦理的坚守,思辨能力的涵养,技术手段的应用……当技术的浪潮褪去,你们会发现,踏遍人间正道依旧是人的足迹!
这条正道,中国以大道为公的情怀和笃行不怠的定力已经蹚出。今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迈入第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间,中国与全球各国共享改革红利,以科技创新、数字化技术为支持,在全球151个国家间讲述了现代版的“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设施的联通,5G信号覆盖、绿色储能等技术的融通,中国用科技照亮全球的“幸福路”。在这条征程上,科技手段只是buff,融荣与共的远见与担当,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愿景,才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真理金刚钻”。“立志者,有为之本。”同学们,愿你们能够拥有坚定的追求和长远的目标,不拘泥于眼前的成败,不桎梏于咫尺的荣辱,不沉溺于当下的得失,将自己的人生规划同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人类进步紧密相连,手握真理,踏遍人间正道。
第二句话:任何信息技术,都是通往人文关怀的桥。“热情好客”“双向奔赴”“有求必应”,这是网友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这个城市就是前段时间火出圈的淄博。在提经济、促内需的主旋律下,淄博“范式”领跑全国,以“一串之力”让全国、乃至全球看到了“烧烤经济”。有人打趣地说,在开往淄博的列车上,满载大学生,全是孜然味儿。想必在这趟专属“吃货”的专列上,也曾出现过你们作为“特种兵”的身影。淄博的爆火,有人归结于互联网“造神”的力量,有人迷信流量密码的魔法。但我想说,能够“造神”的只有人,背后的密码源于人。作为“美食网红”,“进淄赶烤”的狂欢背后,是人间烟火气中的繁华,是浪漫又温暖的人情味,是朴实而纯粹的快乐感动。“小饼烤炉加蘸料”烧烤三件套背后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的温情执法,是开放、多元、包容的精细化管理,是上下一心真干事、干真事的工作作风,是善待公众、善待顾客、善待环境、诚信经营的满分答卷。在这个出现任何一点不足就容易被媒介放大的自媒体时代,淄博用毫无滤镜的朴素真实让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你们,得到了片刻的喘息与治愈。剥开互联网“造神”、数据创造流量密码的表皮,人们对情绪价值超越以往的渴求才是“淄博封神”的内核。
未来已来,我们需要认识到,信息化并非什么开天辟地的技术,它只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座桥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应该因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变得冰冷。“直道事人,虚衷御物。”世界永远会犒赏那些以情绪价值支撑他人的人,这才是求仁得仁的“魔法矩阵”,而技术只是路径。或许在未来,AI能取代人类工作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但人类有爱,有情感,有珍藏在心里的那份柔软与温度,这是再智能的机器都无法取代的,这也是人类最美好的底色。
第三句话: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当传统的时代红利逐渐被挤占压缩,当技术的风暴肆意席卷,当众多职业面临颠覆性的革新甚至消失,有一群年轻人提早适配了“竞技型人格”,开启了“市场叙事”的模式,也有许多年轻人选择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为五斗米折腰。没有孰高孰低,孰对孰错,只能说明,在变化成为唯一定量的当下,任何选择都有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然而,恰是因为生于这样的乌卡时代,“人人活出彩”才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白天是英国名校、教育领导力专业的优秀研究生,晚上化身“夜市名厨”;曾经是头戴“最强大脑”光环的苏黎世理工大学高材生,如今是“通吃万物”的“有请,潘周聃”……当反差撞上热点,当跨界搭上潮流,这个时代赋予了青年人最大的包容,以及对未知人生的大片留白。无论卷或被卷,都不会受唯一赛道的限制,多条路多道彩。
如果说,通识和专业教育是大学给予你们的1,那么因你们的个性化实践与创新书写的X,才是人工智能时代下,你们不断延展的半径,这将让你们在未来宏大的叙事背景下,绘制出更广阔的圆。日后,无论与你们狭路相逢的是否是人工智能,但X永远都会是你们“勇者必胜”的不二法宝。相信在刚刚过去的毕设季以及还在进行的就业季中,你们已经与人工智能有了初次的“正面交锋”。或许你们也已经发现,你对ChatGPT的问题引导与细节优化,是你真正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你们的创造力——无限可能的X,将临摹出未来世界更清晰的模样。我想,这才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让每个人更加努力,努力做一名优秀的prompt engineer(提示工程师),这是向AI不断学习的过程,更是学习本身。很欣慰,在校求学的生动实践,你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了X的不凡——今年有43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这一最高殊荣;地理学学硕姬慧敏发表的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在挑战杯竞赛中,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得了特等奖3项,首次捧得竞赛优胜杯;机器人学院智能车团队的同学们坚持创新驱动、智能担当,取得了国内智能驾驶领域一系列佳绩,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母校扎实、严谨的教学下,你们已经具备了“1”的底色,在无限创造力的X下,你们定将折射出更璀璨的青春图谱!
“在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钉子。”这就要求你们,即便在毕业后,也要保有学习者的热情,保持本领恐慌,不给青春设限,做一个能够自洽的“斜杠青年”;还要兼具“腾挪”的智慧,在山雨欲来前,不硬碰、巧转身、换思路、开新局,既有“现实很残酷,我也是高开低走”的乐观与逆商,更有创造力和适应力迸发出的“原来还能这么干”的巧思。
同学们,大学4年,你们在联大的校园里面和广阔无垠的虚拟世界“挖呀挖呀挖”,种下爱国明志、敏而好学、创新思辨的种子。耕耘于四时,收获于今夏。今天你们即将收官大学赛场,解锁下一个人生场景,只不过人生不能模拟,没有模型嵌套,唯有勇于体验与实干,才能“勇气大爆发”,写出属于自己人生的精彩代码。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但一定可以达到心中所向。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再次祝福你们,最亲爱的同学们!
教师代表谭浩强教授发言
教师代表、知名的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寄语毕业生。
爱祖国、有志气、勤学习
——谭浩强教授寄语毕业生
什么都可以忘记,但是不可以忘记祖国;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不可以没有志气;什么好习惯都需要, 但是最重要的是学习。今天送给大家的是3句话9个字:爱祖国,有志气,勤学习。你们完成了从十余年的学习生活。现在要走向社会,要用你们学到的本事和知识去为祖国服务,为社会造福。大多数人在人生经历中需要从事很多平凡的工作。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平凡工作,做好平凡工作,把平凡工作做成伟大。一个人的一生中,大约有5%是精彩的。我们应当珍惜5%精彩,并且在其他95%时间中去创造更多的精彩。
张恩祥宣读学位授予决定
授予学位仪式
李德煌宣读优秀毕业生表彰决定
李雪华宣读校友联络员聘任决定
师范学院英文系本科毕业生张欣发言
管理学院2023届硕士毕业生陈柏彤发言
2011届校友、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蔡畅发言
本专科毕业生代表张欣、硕士毕业生代表陈柏彤,分享了自己在联大的所学、所获、所思、所想。她们感谢母校培育之恩,呼吁全体毕业生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在人生的道路上扬帆起航。2011届校友、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蔡畅寄语毕业生:肩负起“联大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在各行各业、各自领域实现人生价值、绽放光彩,做出成绩,让母校自豪骄傲!
毕业典礼仪式后,各学院举办学位授予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