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古开今 南北对话
“第二届大运河非遗论坛”在北京联合大学举办
2021年10月18日 来源:艺术学院

10月16日上午,在通州运河船工号子表演团队声震云天、气势磅礴的船工号子声中,“继古开今 南北对话——第二届大运河非遗论坛”在北京联合大学北四环校区小剧场顺利开幕。来自北京市各区以及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大运河沿线省份有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共50余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展示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首先代表学校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到来,对各单位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他回顾了首届大运河非遗论坛取得的成果,肯定了艺术学院在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上所作的努力,同时希望将下一届论坛开办得更加丰富立体。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白杰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达了诚挚的祝贺,并在致辞中重申了本年度运河文化节的主题与精神,对艺术学院聚集学术智慧、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惠及公众的努力表示感谢。

楚国清致辞

白杰致辞

本届论坛由我校艺术学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联合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促进中心共同主办,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指导,以及《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族艺术研究》《中国艺术》《民艺》《中国艺术报》《工艺北京》等重要期刊、报纸的支持,是“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的重点活动之一。

开幕式上,艺术学院教师杨慧子带来了新鲜出炉的《融汇贯通——大运河非遗论丛》第一辑。工艺美术系副主任马晓飞主持2021年度“触摸时间——24节气国际文创工作坊”成果发布,介绍了工作坊走进非遗传承名录“石阡说春”传承地——贵州省石阡县调研的情况与成果。艺术学院院长张旗和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江宝山共同为我校新成立的“传统表演艺术社团”揭牌,学院党委书记张祖明为社团聘请的指导教师颁发证书。传统表演艺术社团的成立,整合了艺术学院丰厚的戏曲曲艺、民间音乐与舞蹈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我校推进美育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美育实践,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融汇贯通——大运河非遗论丛》第一辑发布

“触摸时间——24节气国际文创工作坊”项目成果介绍

 

揭牌仪式


颁发聘书

在开幕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苏州大学教授周秦和我校艺术学院副教授朱利峰分别围绕遗产价值与保护传承、昆曲百年传承、非遗与生态文明、南北非遗资源的创新活化路径等作专题演讲。

章宏伟作主旨演讲

 

周秦作主旨演讲

朱利峰作主旨演讲

下午,传统音乐、戏曲和非遗交流与合作机制三个学术研讨分论坛同时进行。

“大运河非遗传统音乐论坛”由我校艺术学院阮海云副教授、姜芷若博士主持,中央音乐学院周青青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田耀农教授、山东理工大学陈晓宇副教授等嘉宾围绕船工号子这一音乐形式进行了演讲与交流。

大运河非遗传统音乐论坛

“大运河非遗戏曲学术论坛”以高校“戏曲进课堂”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开展研讨,由我校艺术学院杨玉博士主持。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叶志良教授、南开大学刘佳教授、我校艺术学院刘畅教授、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付桂生博士等嘉宾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切入口,分析戏曲在高校传承与传播中的现状、问题及趋势。此外,浙江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越剧名家廖琪瑛为我校同学带来了一场生动活泼的《京杭大运河戏曲公开课》。

 大运河非遗戏曲论坛

廖琪瑛指导同学体验戏曲身段 

在“大运河非遗交流与合作机制论坛”中,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分别围绕“非遗交流与合作机制”“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创新模式探索”“生产性保护与工艺产业振兴”等议题展开对话,共同呼吁国内专家学者参与到当地非遗资源的整理、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去,为实现非遗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而努力。

大运河非遗交流与合作机制论坛

活动合影

本次论坛在专家、学者以及一线非遗工作者围绕大运河非遗分享观点、激荡智慧、汇聚合力中落下帷幕,是艺术学院围绕我校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又一次成功实践。